“育才造士,为国之本。”近年来,江孜县始终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,念好“育、选、管”三字诀,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。
念好“育”字诀,确保干部“成得了才”。干部素质培养是个长期过程,需要绵绵用力、久久为功。注重“起步开始”抓培养。在干部离开校门进入机关门那一刻起,就抓好初任公务员培训,把《公务员法》、《国家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》等作为重点, 讲规矩、明纪律,压担子、教方法;推行“单位主要负责人+分管领导+初任公务员”的“传帮带”机制,把帮带成效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、分管领导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依据,推动他们抓好培养。突出“查漏补缺”抓培养。坚持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县委组织部通过谈心谈话、日常督查、征求多部门意见等方式了解掌握县乡机关干部情况,对于知识欠缺、能力弱且肯干事的干部优先纳入培养范围,分批次组织培训,弥补知识弱项、能力短板、经验盲区,2019年以来,组织参加区、市两级及区内外培训58个班265人,其中,依托援藏优势,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、科技精英跟班培训、基层业务骨干赴上海培训3期55人。紧盯“关键少数”抓培养。针对年轻干部党性观念不够强、吃苦奉献精神不足、宗旨观念不牢,强化党性培养,在他们递交入党申请书那一天起,就让他们接受严格的组织锻炼,在参与组织活动、接受组织培养、完成组织交办任务中锤炼党性修养;推行自学和集体学相结合,借助“学习强国”、“珠峰香港六台彩开奖结果”、微信群等载体,通过“三会一课”、党委理论中心组、夜校等方式,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,谈体会、谈感受、谈心得;充分利用江孜宗山遗址、帕拉庄园爱国主义基地,组织学习江孜抗英精神、新旧西藏对比等活动,来激发他们的爱国奋斗情怀。
念好“选”字诀,确保干部“拿得出手”。突出政治标准选干部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,全方位考察干部日常工作以及“生活圈”、“朋友圈”、“社交圈”,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征求县纪委监委、巡察办、政法委等意见建议,要求相关部门出具政治审查结果,由各级党组织对干部政治表现、廉洁自律情况“双签字”,严防“两面人”、“两面派”进入领导干部队伍。突出配强配优选干部。坚持“弱什么、强什么”的原则,综合考虑本县干部队伍建设在民族、性别、年龄、文化等方面比例结构,推动干部向各单位各部门薄弱、重点领域倾斜,优化干部队伍结构;推动“干部下基层、基层出干部”常态化,大力选拔任用在党的建设、脱贫攻坚、产业发展等关键岗位、基层一线表现优秀的干部,大力推动县乡机关优秀干部到村居任职,选派30名党支部书记、640名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履职,153名乡村振兴专干全部在村居工作,充实村居力量。2019年以来,提拔重用119名干部,乡镇干部占60.0%,脱贫攻坚领域占63.9%,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(不包括藏族)占34.5%,女性干部占36.1%,85后年轻干部79.0%,大学本科以上占71.4%。突出提拔交流选干部。完善《江孜县干部职工调动办法》,加大干部交流历练,凡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的科级干部或事业干部,原则上考虑调整分工或交流岗位。2019年以来,全县交流干部114人,县乡交流占46.5%,乡镇交流占33.3%,县直部门占20.2%;调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17人,新进入县直部门班子32人,新进入乡镇班子队伍58人,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批复调整配备4个乡党政正职。
念好“管”字诀,确保干部“干得出彩”。好干部是“选出来”的,更是“管出来”的。制定完善机制管干部。针对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执行政策不够有力,“上冷下热中梗阻”的问题,以制度建设为本、以监督为先,县委组织部联合县纪委研究制定《江孜县干部职工监督管理办法》,强化乡镇党政正职和县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管理;县委组织部成立监督队伍,2019年以来,对全县干部在岗、履职情况监督督查50余次。执行监督结果管干部。严格执行干部“能上能下”制度,把各类巡视巡察、监督反馈及考核情况作为依据,强化结果运用,加大对不作为、不称职、不胜任干部处置调整力度。注重激励关心管干部。推动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,共有211名干部晋升职级;严格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和容错纠错相关精神,激励全县干部担当作为。